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动态 > 王吉连教学法为复转军人创就业培训安置打开新思路

王吉连教学法为复转军人创就业培训安置打开新思路

王吉连教学法为复转军人创就业培训安置打开新思路

2018年11月9日,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军创委大健康产业基地在上海浦东基地总部组织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针对复转军人创就业培训方向及模式创新的专题研讨会,***傅新民将军,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大器,上海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洪?清,原东海舰队组织部(干部部)部长,现自贸区执法局局长李恒?,原上海预备师参谋长,现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束礼,复转军人再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朱剑峰,全球孙中山基金会总会主席赵伟康,对复转军人培训有意向、有经验的企业家以及基地工作人员近四十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军创委大健康产业基地总顾问、上海自贸区协会秘书长杨永新主持。

会议首先由基地副主任,智能制造技术教研中心主任王吉连代表大健康产业基地对退役军人培训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做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报告,其深刻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创新观点激发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报告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1. 复转军人当前的培训项目缺少内涵且层次较低

    根据公开的资料分析,当前,针对复转军人的就业培训项目主要集中在与军人特质紧密相连的、大众化的、日常生活服务类的技能培训,如私人保镖、保安、汽车修理工、厨师等培训,这些培训项目专业性不高、从业门槛低、岗位提升空间小、就业质量低、就业稳定性差;主持培训的单位要么委托区域的职业院校、要么规模普遍不大。复转军人培训项目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主要发挥了复转军人"身体素质好、政治素养高"的特点,把复转军人仅仅定位成"四肢发达、听话"的这种定位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格局,也制约了复转军人的人生发展。

    针对这种现实情况,王主任提出了不要"把退役军人当成退役军人",而是,把他们当成"经过两年严格军事训练、政治素养很高的高中毕业生"。原来的定位决定了退役军人的安置很紧迫、培训很"功利",而新定位就可以跳出原来固化的复转军人安置与培训的思路,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来定位复转军人的安置、培训乃至学历教育。

  2. 复转军人就读高职院校和院校培训的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复转军人的安置质量,2007年,广东省首先面向退役士兵打通免费报读高职院校的通道;2011年起浙江、辽宁、山西、天津等诸多省市也开始试点招收退役士兵进入辖内高职院校免费学习深造的试点。从公开发表的调研报告看,试点效果不理想。调研报告称,退役士兵进入高职院校后成绩优秀的仅占4.5%,31.7%为中等,35.7%为中等偏下,13.6%为很差;总的来看,该群体比普通学生的成绩要差。对成绩不满意原因的自评中,71%的退役士兵选择了"基础差,跟不上授课进度"。针对培训的调查报告称,到课率低、培训方式陈旧、单一。通过这些资料分析不难得出这个结论:针对这类退役军人学生、学员的培训质量不高,教育培训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他们。

    王主任认为,退役军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又经过两年系统化的军事训练,更加疏离了文化学习,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一定很难适应,而针对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做得还很少。

    针对这种情况,王主任提出了针对退役军人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专业方向开设、教学模式、培训机构等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呼吁,并提出了专门开设面向退役军人的高职院校、甚至大学,专门开设适合这个群体的专业,采用适合这个群体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组建专门负责这个群体招生、就业的体系。

  3. 退役军人现行安置体系决定了安置与培训的局限性

    《士兵退役安置条例》第九条第十条规定,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的责任单位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安置地主要是退役士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量农村兵员因为"出生不佳",难以跳出贫穷的窘境!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县级区域,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区域的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岗位及就业条件都不够理想,决定了当地的培训项目层次无法提高,而其区域内退役军人的职业发展也将非常困难,并且固化。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年轻人参军的积极性。

    王主任提出了打破地域限制的全国安置思路,让退役士兵的就业面向全国化、更具流动性。从全国范围看,大量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严重缺人,高薪酬也很难招到足够的人,即使招到人,员工的稳定性也极差,对经济发展很不利。如果从全国范围内统筹退役军人的安置,其就业质量、与之对应的培训项目、学历教育质量也可以大幅度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成立能够协同全国资源的就业安置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兵员招生体系等。这种模式一旦建设成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复转军人的安置质量,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复转军人安置的满意度、增加其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最终有利于国防建设。

  4. 王吉连教学法为退役军人创就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打开了全新思路

    王主任领导的团队专业从事智能制造类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设备与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办学、培训等工作已经十余年,在如何将底子较差的学生快速培养成为优秀技工的教学模式研究上颇有建树,系统提出了"让学生先做、再学、再练"的王吉连教学法,也叫AITUD(爱它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形成了针对智能制造类专业全系列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

    这种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如下:

    第一,基本的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先讲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学员先做(引导性操作)。其主要过程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入第二步和第三步,对第一步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讲解;这是一个学习任务的前半部分,即引导任务,学生只要跟着做,就慢慢明白了知识,但往往似懂非懂;接着进入第四步,也叫应用训练,通过应用训练环节,学生独自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独立解决一个与引导任务相似的任务,通过这个独立的过程,学生就可以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了。最后第五步是组织一个主题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认识,进一步消化后输出。

    第二,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感性,再理性,尤其适合那些文化底子较差的职业院校学生、退役军人、在役军人的技术培训或学习。有了这种方法,像高技术产业工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部队高技术武器的操作与维护维修技术的学习,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促进入伍新兵学习武器技术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应采用全新的教学设备、教材、教师,教学设备与教材需要全部重新开发配套,教师更需要接受全新的理念,重新培训甚至重新组建团队。面向某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长时间、艰苦的过程才能实现。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机电一体化本科、工业机器人硕士,王吉连和他领导的团队花了整整十二年时间研究、开发、实践AITUD(爱它得)教学模式,并取得系列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

    第四,王吉连教学法开发的课程方案都已经系列化、标准化,很适合复制、推广,非常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退役军人培训,可弥补其师资力量弱的问题。

  5. 面向退役军人开展高技术培训计划

    鉴于智能制造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现有团队也已成熟,王主任提出了面向退役军人开展智能制造技术培训发展的"四步走"战略。

    第一步,借助现有资源,快速开设数控加工等级考试培训。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大、薪水很高,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这些专业,企业用人严重供不应求,针对这方面的培训可以立即产生很好的就业效果。计划明年在华东地区培训安置一千人左右的退役军人学员。

    第二步,将针对数控技能的培训项目推向全国。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系统解决培训基地建设与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形成完整的培训标准,并组建相应的实施队伍。

    第三步,将这种成熟的经验向电工、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更多的专业方向延伸、复制。这些培训项目还可以延伸到军营,为现役军人培训专业人才,退役士兵中的优秀学员也可以重返军营教学,支持部队的现代化建设。

    第四步,在合适的时机成立专门面向退役军人的高职院校,为退役军人的安置与培训、教育打开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

    最后,与会代表们结合王主任的报告和自身体会展开了热烈讨论。

    傅新民将军对面向退役军人开展高技术培训非常赞同,但这项工作会很艰苦,还有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他也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介绍了国家在复转军人就业培训工作上做过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将以往复转军人就业培训工作总结为三阶段:热情高涨―逐步降温―无人问津,这也导致普通家庭的复转军人,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吃不上饭,能找到工作的也多是私人保镖、苦力等,出路很少。

    大家认为一致,复转军人培训有三大难题。一是"进"的问题,即生源从哪里来;二是"出"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就业问题,是先培训再找出口,还是先找好出口再针对性培训;三是经费问题,复转军人的就业培训原来由民政部主导、现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导,如何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很重要。

    孙中山基金会总会赵伟康主席提出了成立复转军人创就业专项基金的思路,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结合实现两手抓,把退役军人创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推向新高度。

    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大器指出,上海进口博览会正在召开,上海正处于时代发展的最好机遇,希望军创委大健康产业基地将复转军人再就业培训带上一个新高度,为复转军人谋一个好未来。

    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业和智能制造大发展之际,在军创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向复转军人的高技术培训工作一定会在实施方向、实施模式、培训与就业质量等方面形成突破,为全国树样板!

王吉连教学法为复转军人创就业培训安置打开新思路: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